阳城县第十四期“共读共享·悦读悦心”读书活动成功举办
【资料图】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采桑罗来,采桑哎罗,一缕一缕的好春光,撒在那田野上,一群一群的小姑娘,结成伴儿来采桑。”乐声起,采桑叶的小姑娘清颜白衫,清雅飘逸,用她细碎的舞步,轻云般蹁跹曼舞,若仙若灵,为大家带来了绿意盎然的田园风情,沁人心脾、清新浪漫,惬意而美好。
7月20日,由阳城县委宣传部主办,寺头乡委员会、寺头乡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四期“共读共享·悦读悦心”读书活动,在禹珈豪蚕桑文化研学馆举行,活动以“问蚕阡陌上 踏歌趁春光”为主题,围绕《陌上问蚕》这本著作,开展实景演艺、品读感悟、交流分享,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直播+回放”相结合的方式,在解锁缫丝技艺的过程中,探寻源远流长、惊艳世人的蚕桑文化魅力,感受当地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蚕桑人勤劳能干、无私奉献、智慧坚韧的春蚕精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常轩胜参加了活动。
《陌上问蚕》的作者是原晋城市委常委、副市长,阳城县委书记赵学梅,这本书曾荣获201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赵学梅用五年时间、10万字、38幅图片记录了阳城与蚕桑有关的人和事。赵学梅无法亲临现场,但是她从千里之外发来了饱含深情的声音:“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是童年对蚕桑的不完整记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1999年我到阳城任职时,听到呼声最高的就是蚕桑。在我任职期间,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离开阳城后,我也多次到寺头张家庄、芹池薛圪瘩、松树岭去,站在桑园的土塄边回望当年,所以就有了这本《陌上问蚕》的书。”
阳城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起源于商周,盛于唐宋,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蚕桑生产历史。而寺头乡是特色农业专业小镇。寺头蚕桑为阳城县之最,被誉为“华北蚕桑第一乡”。
此次共读活动,共分为四个篇章:蚕旅璀璨、蚕意盎然、蚕者情炽、蚕帆高扬。来自当地的5位蚕桑人结合自身经历和工作实际,深入浅出、饶有情怀地解读了《陌上问蚕》中阳城蚕桑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从我记事起,就开始帮助家里的大人采桑叶喂蚕,嫁到董家岭后,更是和公公、婆婆、丈夫一起挑起了栽桑养蚕的担子,可以说我家几辈人都把养蚕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今天的读书会,让我对蚕桑事业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光荣。”寺头乡董家岭村蚕农孔晚英的蚕桑情怀令人动容。
蚕桑人在无法言说的艰难与坚韧中汲取生命的精神和力量。他们一生都在坚守蚕桑,守望蚕桑。
“一个人在最好的年纪,就是要像春蚕一样,把最有价值的东西留给社会。2017年,我们依托‘阳城蚕茧’蓬松度好、回弹性好的特点,研发出终端产品——禹珈豪蚕丝被系列,2020年,我又投资1200万打造了‘禹珈豪蚕桑文化园’,开展了蚕桑主题研学和团建,在三产融合,农林文旅康多元发展方面蹚出了一条新路。”山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丽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了创办公司的艰辛和璀璨,她以蚕桑人的使命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深深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寺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成丹表示:“我们寺头乡被誉为‘华北蚕桑第一乡’,是省、市蚕桑专业镇创建的核心乡镇,我们将坚持县委‘一个统筹两手抓’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沿着‘蚕桑书记’孙文龙同志的足迹不断前行,深刻领悟《陌上问蚕》书中的精神内涵,科学擘画蚕桑版图,充分发掘蚕桑厚重文化,强链、建链、补链,积极招商引资,深度开发绿色生态全产业链综合开发项目,全面展示我们寺头蚕桑的独特魅力,助力传统蚕桑产业‘破茧成蝶’,以蚕桑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走出强村兴企富民‘新丝路’。”(任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