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体化”造就新格局
原标题:安徽:“一体化”造就新格局
(资料图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你别小看这一块小小板材,它可是集合了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碳钢高强度的复合材料,能在高铁桥梁、化工储罐等领域替代不锈钢,为国家节约大量镍、铬等贵重金属。”
5月31日,安徽滁州来安县,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产品质量负责人陈兵拿着一块半个巴掌大的金属板材样品向记者展示。
其实,陈兵手中的复合板材是名副其实的“长三角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源自江苏南京,专业技术人才来自上海等地,而产地则在与南京仅一河之隔的安徽来安县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简称“顶汊功能区”)。
“我是江苏句容人,在上海工作了很多年,如今一家老小在来安生活,我与企业共同成长。”49岁的陈兵嘴角泛起了微笑。
自2018年起,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体化”成为安徽发展的最大红利、最大势能。5年来,安徽与长三角发达省份接壤的省界“热”了,毗邻地区经济强了。
“光伏产业‘换赛道’拼的是速度!在来安,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只用140天,远快于同行平均9个月的投产期!”在“顶汊功能区”内的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房,沿着620多米长的产线走一遭,副总经理王永亮的目光始终扫视着那些来回穿梭的工业搬运机器人——他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当友商还在为产品升级转型而建设工厂、调试设备时,日产600多万片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片的“底气”让企业在新型太阳能电池板的赛道上独领风骚。
据统计,目前入驻来安“顶汊功能区”的规模企业达22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5家,百亿元产值企业1家。
高产值企业为何“扎堆”省际毗邻区?来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贾乾威回答干脆,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不断深化下,毗邻区具有更便捷的审批申报流程;更具吸引力的用地成本;当然,绝对少不了更便捷的交通区位。
长三角要实现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是“先锋官”。5年来,安徽着力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当前,涉及安徽省的5个省际高速公路项目中,黄山至千岛湖、高淳至宣城等4个已全面贯通。截至2022年底,安徽对接长三角地区的省际高速出口达到19个;国省干线公路通道等高对接,累计新改建省际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约580公里。
新兴产业不断迭代,传统产业也在“华丽转身”。2019年,位于安徽马鞍山的马鞍集团与中国宝武实施重组,马钢产业协同创新之舟在长江经济带上得以延伸扩展。“通过‘网络钢厂’,马钢集团为长三角地区的多家民营钢铁企业带去技术、品牌和管理经验,开启了央企与民企产业合作新范式。”马钢集团规划与科技部战略规划高级经理解珍健说。
在安徽,“一体化”发展构想在省际间与省域内齐头并进。坐落于皖北大市阜阳的合肥现代产业园区是合肥、阜阳两地结对联姻的“结晶”。“十三五”期间,园区经营收入由20亿元增长到143亿元。
“我们将合肥的产业链条拓展到阜阳,将合肥的产业发展思路应用于阜阳,就是要全面支持皖北产业振兴。”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王成双表示。
“一体化”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那些在毗邻区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又有哪些改观呢?6月2日,安徽马鞍山博望区的“南镇”青年陈灿急匆匆地来到位于“北镇”的“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他把自己的户口本弄丢了。前后只花了十几分钟,陈灿就拿到了补办好的户口页,长长吁出一口气后,小伙子满意离开。
办事民警告诉记者,其实“南镇”和“北镇”拥有一个共同的地名——丹阳。由于行政管理原因,分别归属安徽、江苏两省。“南镇人”喝着“北镇”供应的自来水,“北镇人”到“南镇”菜市场买菜吃——两地人本就是一家人!
乘着“一体化”东风,2023年2月,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政务服务窗口正式运行,地处马鞍山宁马省际毗邻区的群众实现了“进一扇门,办两省事”的心愿。
“随着一体化供水、警务合作、跨界医联体、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等10个共建共享实体陆续投入运营,宁马两地群众成了真正的一家人。”马鞍山市宁马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何耀说。
地缘相近、交通相连、产业相融、人缘相亲——发生在毗邻区的故事正是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生动实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路径必将催生新发展格局;新时代,安徽从长三角的“旁听生”变成“插班生”,终成“正式生”!(记者马荣瑞王美莹)
(责编:温璐、梁秋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